台灣時間 2020/09/14 17:00 – 18:30
進行 2020 Virtual Event 的第一場會議,由來自
- 瑞典藥品零售商 Apoteket AB 的執行顧問 Lars-Åke Söderlund
- 南澳大學Michael Ward 教授
共同主持。
進入第一節會議前,由 Lars-Åke Söderlund 顧問進行引言,說明COVID-19目前已達2700萬案例,接近百萬人死亡,在如此嚴峻的情勢下,仍熱絡參與會議討論等。再來介紹今年 André Bédat Award 得主Martin Schulz教授,André Bédat Award是在1986年由 FIP president Mr. Bédat 創立,獲獎資格必須為藥師,或是正持有藥師執照者,對於居住國家之藥事服務實踐具有卓越的貢獻。接下來的第一節會議,就是由Martin Schulz教授介紹他在近年間對於藥師主導的治療介入,能夠改善心血管疾病病人預後的相關研究。
André Bédat Award Winner:
Pharmacist-led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peaker: Martin Schulz, ABDA, Germany
No patient without comorbidities!
這是一個Heart failure病人的面貌,從中可得知,所有疾病其實都有互相因果關係,心衰竭的病人可能伴隨著AF、DM、COPD甚至是心理疾病,相反過來這些疾病也都有可能增加Heart failure的風險,因此,心衰竭的藥物治療,其實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更多要處理的則是共病症,多重用藥(Polypharmacy)肯定司空見慣。
在處方用藥部分,根據研究調查,治療心衰竭及共病症,就需要用到9種以上的藥物,若是加上OTC,則提高到13種,病人每天需要服用的藥物次數及種類很多,導致降低服藥配合度,一份25萬人的回溯性報告顯示,高血壓病人在經過第一次處方後的250天左右,服藥配合度高的病人剩不到50%,同時,一篇對於藥物複雜度是否影響臨床結果的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結果指出住院率、再度住院率及服藥順從性不佳都有顯著提高。Martin Schulz教授認為,病人對於疾病及藥物治療的知識不足,是造成服藥配合度不高的一大原因,因此藥師介入給予病人衛教,對預後會有很大的幫助。
Martin Schulz教授在歐洲心臟協會期刊發表一篇RCT,主要研究心衰竭的病人接受藥師衛教後與Usual care對照,一年後在整體的順從性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醫師開立藥物,病人配合服藥,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尤其在多重用藥的病人上,藥師能夠給予足夠的基本知識衛教,確實會影響整體治療的效果。最後教授以一句名言總結:Drug can’t work in patients who don’t receive them.
Access to quality medicines: strengthening the medicines supply chain
Speaker: Ron Piervincenzi, USP (US Pharmacopeia), USA
第二場會議主要討論藥品物流與缺藥的議題,由於COVID-19爆發,工廠因為群聚感染停工、物流人員也可能因為公司停班,導致物流量能下降,造成藥品供應鏈的不穩定,USP執行長Ron Piervincenzi則著重在討論疫情期間,若物流業者資訊不公開透明,則會影響整體藥物供應。
另外也有提到Supply chain mapping的概念,也就是釐清藥品流向,甚至販售至國外的供應鏈也都一一整理出來,公開透明化的供應鏈地圖,可以快速有效了解藥品走向,並在面臨缺藥時候可以釐清供應鏈缺口。
精彩的課程都在FIP活動官網,且有完整的影片檔案!
連結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