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波札那共和國北部(Northern Botswana)發現了一種新的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mungi,此細菌會導致結核病(tuberculosis)並且透過帶狀貓鼬(banded mongoose)的鼻子及皮膚散佈;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微生物學會雜誌(mBio),並徹底的改變了科學家過去對結核病如何散佈的認知。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系教授Kathleen Alexander表示這改變了我們以往對結核病傳播途徑的認知。過去認為人類和動物的結核病原體,是經口腔或藉空氣傳播。但我們發現這個新的結核病菌種是透過環境中尿液與肛門腺分泌物傳播,若皮膚和鼻子有受傷的貓鼬嗅聞,則會受到感染。這完全的改變我們過去所認知的結核病傳播機制。數種不同的分支桿菌都可能引起結核病,而最常見的則是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Dr. Alexander在2000年擔任波札那(Botswana)政府的獸醫時,收治了一隻生病嚴重的帶狀貓鼬,這隻帶狀貓鼬死後,確定死因為感染了一種新型的結核病原體Mycobacterium mungi,並與在西非發現感染人類的結核病病菌有密切相關。
在接下來的15年,Dr. Alexander研究帶狀貓鼬與感染結核病死亡相關的研究,此研究橫跨波札那共和國北部(Northern Botswana)及辛巴威西北部(Northwestern Zimbabwe)兩個地方,並全面的研究以確定帶狀貓鼬是如何被細菌感染。但經過全面的找尋任何可能暴露病原體的地方,卻沒有發現任何證據,很明顯的,病原體不是經由飲食或呼吸道進入帶狀貓鼬的肺部。研究團隊發現帶狀貓鼬的鼻子嚴重病變,認為病原體可能是經由環境傳播,因此開始尋找所有可能經由環境散佈的因素。例如透過人類排放汙水傳播或此細菌是存在土壤中或其他動物的糞便中。帶狀貓鼬和狗一樣利用氣味標記以代表其領域與連絡方式。研究人員在貓鼬的肛門腺體發現了此細菌;肛門腺體會分泌一種油狀分泌物,在這樣疏水環境中提供了細菌理想的藏身與成長環境。而結核病就是透過這些標記分泌物來散佈。這樣的進化機制使病原體影響了整個大自然,因為其散佈不需要接觸到其他動物。
這樣的發現對有結核病疫情的野生動物和家畜間有重大意義。Dr. Alexander提到:結核病在野生動物及牲畜間的傳播對農業方面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也因而越來越受關注,並且指出,這種傳播途徑可能有助於解釋之前找不出原因的牛隻結核病的疫情爆發。Dr. Alexander認為還有很多事情需要進一步研究,例如此細菌為何可以透過動物的皮膚和鼻子感染?它與感染人類的結核病有何不同?是否有哪些基因上的變異?這些將可進一步提供大家了解這個疾病。
Reference:
Note: full reference information and link not provided to MNT pre-embargo.
Source: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