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茲卡病毒如何遠渡重洋、感染這麼多人的? 
  1. 健康的蚊子叮咬帶有Zika病毒的人 (叮咬=蚊子把自身含有抗血液凝集的液體,輸到人體血管中,隨後把人體血液吸到體內。)人體中Zika(綠色)病毒進到蚊子內。

zika-transmission-step12. 含有zika病毒的蚊子叮咬下一個健康的人。在把自身抗凝血的體液換到人體內時,把病毒也一起傳到人體血液中。健康的人因此被感染、同時也是帶源體。

zika-transmission-step2

3. 蚊子叮蚊人體,健康的人被感染,健康的蚊子叮了感染的人也變成帶源體,再去感染更多的人。國內感染人數爆增,爆發Zika疫情,被感染的人因為

zika-transmission-step3

Zika病毒的源起?症狀?

早在西元1947年茲卡病毒便於烏干達「茲卡森林」中的獼猴體內分離出來,1952年於奈及利亞出現第一件感染人的案例。此病毒屬於RNA病毒,與登革熱 (Dengue fever)都屬黃病毒(Flaviviridae)的一種,主要經由蚊子叮咬傳播,依據基因型分為亞洲和非洲型兩種。Aedes mosquitoes 黑線蚊為主要的傳播蚊(註:登革熱的傳播蚊有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與白線斑蚊 Aedes albopictus兩種),好於晨間、傍晚叮咬人。以往感染流行的區域局限在非洲、東南亞、太平洋島嶼(詳見下圖);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紅疹、關節痛、倦怠、結膜炎等,這些症狀通常很緩和,持續約2-7天,多半不需要就醫,只有極少數死亡的案例。
Zika history from 1947-2014
Zika history from 1947-2014 (西非-印度-東南亞-太平洋小島);2015-16 (巴西-墨西哥-美國-歐洲部份地區丹麥德國)
與登革熱相比,Zika盛行率相對較低,加上疫苗開發需16億至50億美金的資本,因此以往開發重點集中在瘧疾、登革熱、西尼羅病毒 (west nile)等其他更具致命性的蚊蟲叮咬傳播的感染疾病,Zika並沒有列為重大、優先研發疫苗的感染症。

社會大眾的注意:2015年疫情爆發與小頭症的關連

去年(2015年)五月,於巴西(新疫區)發現一例確診案例,世界衛生組織-泛美洲區域辦公室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PAHO)因此發布警告,但接下來的幾個月,不僅美洲疫情失控,Zika更橫跨太平洋,廣布到世界各國。失去控制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感染的症狀緩和,難以辨別是否帶源,加上國與國之間,旁大的人潮進出,“地球村”的便利,無疑也讓傳染病”無國界”。(黃色部份為疫情重點區,主要為旅遊)

By Khamar - Own work, CC BY-SA 4.0
By Khamar – Own work, CC BY-SA 4.0

其實如果只是輕微的感染症狀,還不足以讓人恐慌,但是今年卻發現:感染茲卡病毒的懷孕婦女,產下小腦的嬰兒是2010年的30倍!雖然沒有科學直接證明小頭症與感染Zika有關,但世衛組織已於2016年2月5日呼籲提高懷孕婦女的警戒,並建議懷孕婦女只要在2-12週內有去過Zika疫區都要驗血,生活在疫區的婦女要定期測血清直到5個月身孕!除了頭部體積較小亦有有腦部損傷的症狀,且目前辨別小腦嬰兒非100%,預估小腦嬰兒的人數高於現在統計數字。

小頭症外, 格林-巴利綜合征亦與Zika呈現相關:

是人體免疫系統攻擊部分外周神經系統的一種疾病,造成身體虛弱與腿部的麻刺感,常擴散到上臂和上半身,症狀程度會加劇,至肌肉完全喪失功能、癱瘓,需戴上人工呼吸機以輔助呼吸。目前使用血漿置換術和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該綜合征,無其治癒方法。

小頭症其他可能性?

Oxitec 是牛津大學研究團隊獨立創業而成的新創事業,成立於 2002 年,基改蚊子雖可以正常交配生育,但後代卻會在能繁殖之前短命而死。釋放區域當地蚊子數量大減 90%,2015 年 8 月,Oxitec 獲 Intrexon 以 1.6 億美元購併。懷疑論者認為,正是因為 Oxitec 在 2012 年於巴西釋放過基改蚊子,質疑基改蚊子在野外與天然的蚊子混種過程中可能造成意外效應,才引發茲卡病毒大爆發。面對這項指控,Oxitec 則斬釘截鐵的表示絕非事實。對抗無藥可醫也沒有疫苗的病毒,以基改蚊子消滅蚊蟲很可能是人類手上的關鍵手段之一,若有任何值得討論的,應該是討論要不要更加擴大使用。

人心惶惶之下,民眾紛紛有疑問為何沒有可以防範Zika病毒的疫苗呢?

茲卡病毒疫苗現在改列為首要研發項目,但礙於我們對茲卡病毒的複製、病程發展、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機轉都尚未明瞭,還有很多要加緊研究的工作,目前由加拿大的Public Health Agency、巴西的Butantan Institute與美國的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等科學家共同研發,預計在年底開發出茲卡病毒的疫苗,若順利通過臨床試驗,將有可能解除此次公共衛生危機。

 

開發病毒的難處在於…

  1. 疫苗開發並沒有準則、沒有捷徑。即便科技日新月異,疫苗發展仍沒有突破性的技巧,許多在臨床前試驗的疫苗看似成功,卻在漫長又昂貴的臨床試驗中宣布失敗。
  2. 尚未解密對付傳染性疾病的最佳免疫方法為何。最佳免疫機轉是疫苗開發的“金手指”,無法得其門而入造成發展遲緩。
  3. 長時間且高標準的臨床試驗與評估。這項考驗無疑必須面對,但卻是個非常難通過的關卡。即使拿歷史上最成功的水痘疫苗(活性疫苗)到現今的標準試驗中,水痘疫苗也很有可能會因為安全疑慮無法核准上市。
  4. 其他各項未知棘手的挑戰。以登革熱來說,事實證明:事先施打登革熱疫苗有可能讓病患在真正感染登革熱時造成更危險的症狀(比起未施打疫苗的人)。這項安全疑慮,無疑阻礙了登革熱疫苗的開發。

WHO 建議

一般民眾應盡量減少能讓病媒蚊孳生的處所,例如水桶,花盆或廢舊輪胎等等會有積水的地方,政府單位也應該管理和監測病媒蚊易出沒的地點。

Zika-Virus-infographic

延申閱讀:

黃熱病(Yellow fever)

黃熱病(yellow fever)疫苗在1938年問世,為減毒活性疫苗,讓人類避免了感染會遭受的出血、黃疸、肝腎功能不全與死亡。在非洲與美洲共有44個高度盛行的國家中,就有35個國家將黃熱病疫苗定為嬰兒出生後的需注射的疫苗之一。減毒活性疫苗的保護作用很好,但是對於免疫系統低弱的患者尚有安全的疑慮。

登革熱(Dengue)

登革熱是由在蚊子上的登革病毒所傳遞,多半分布於熱帶地區。歷經了許多次許多登革熱菌株的疫苗沒能提供好的防範保護,現在登革熱疫苗的後期臨床試驗已在進行中,目前僅被墨西哥核准使用。

屈公病(Chikungunya)

屈公病毒會造成嚴重的發燒、關節疼痛,且這些症狀會持續好幾個月。如同茲卡病毒一般,長期因為屈公病毒的地理分布位置較為侷限,直到近十年來急遽擴展,尤其在東南亞及美洲,美國才終於開始投入大量醫學研究人力。屈公病毒疫苗的開發進展很快,已有好幾個菌株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但至少還需等數年後才會有核准問世的疫苗。

瘧疾(Malaria)

瘧疾每年會造成超過 400,000人死亡,為科學家投入最大心力的疫苗研究與發展,至今已超過數十年。GSK(Glaxo Smith Kline)藥廠日前已成功通過臨床試驗,其開發的RTS,S疫苗很快地就會上市。可惜的是,此RTS,S疫苗僅對部分患者有效,且只能提供侷限的保護,因此科學家也持續的在開發,企圖找到更理想的疫苗。

http://time.com/4219582/zika-virus-how-spreads-mosquitoes/

評論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