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廖珮妤╱台北報導】

血癌患者有福了,台大團隊分析300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血液,找出可預測治療存活率的基因標記。這種有如「基因算命」的方法,最快3到5年後可實際應用於血癌治療,協助醫師判斷較合適的化療、標靶治療方式,減少副作用與併發症。

如何化療 一測就知

這項研究的受益對象目前僅限血癌患者,不過研究團隊指出,大數據分析、基因檢測技術未來也可能逐步應用於肺癌、食道癌、乳癌的治療,造福更多病人。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血癌中發生率最高的類型,國內每年新增800名病患。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田蕙芬說,患者因骨髓中白血球過度增生、分化失常,影響造血功能,需接受強度不一的化療,部分接受標靶治療、骨髓移植。

分數愈高 下藥愈重

研究團隊利用基因晶片技術,分析台大醫院300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基因圖譜。台大生醫電資所長莊曜宇說,最終在人體裡1700個微小核醣核酸和2萬個基因中,找出3個微小核醣核酸與11個基因表現,可以預測病人的預後。當預測分數愈高,病人的死亡率就會提高。

在臨床醫療應用上,田蕙芬說,醫師可以按照基因預測資訊,針對高風險的病人,一開始就採用藥效比較強的化療,並評估骨髓移植必要性。至於低風險患者,採用傳統治療就會有不錯預後,藥下輕一點,可減少出血、感染的風險。

檢測費低 分析快速

研究另一個重要發現,是NPM1基因突變;田蕙芬表示,有這個基因突變的患者,預後會較佳,這部分未來可能應用到標靶藥物的研發與治療,讓病人治療精準度更高,妥善運用資源。

莊曜宇說,未來病人只要花1、2000元檢測費用,即可在2、3天內快速分析3個微小核糖核酸,或11個基因的表現情形,進行治療效果預測,選擇最佳、最有效率治療方式。

台大研究成果已陸續發表於國際期刊《白血病》(Leukemia)與《腫瘤標靶》(Oncotarget),田蕙芬表示,目前研究還在持續中,也參與衛福部計畫,檢測台大以外的血癌患者基因,未來進一步找出對患者最便利、準確度最高的快篩方式。

資料來源:https://goo.gl/GbbXAr

閱讀更多: https://goo.gl/JO2U9z

https://goo.gl/2eKMpc

 

評論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