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ka outbreak fuelled by mosquito control failure, says WHO boss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Dr. Chan在世界衛生大會 (World Health Assembly) 開幕典禮時表示「茲卡病毒的爆發是1970年代抗蚊政策失敗所付出的代價」,1962年的抗蚊計畫成功地使美洲18個國家擺脫蚊蟲侵擾,但抗蚊計畫終止後,因缺乏執行意願及政治因素,此項計畫沒有持續下去,造成對殺蟲劑具抗藥性的埃及斑蚊出現。
茲卡病毒感染症 (Zika virus infection) 是由茲卡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經由埃及斑蚊 (Aedes aegypti) 叮咬傳播,約百分之80的人感染茲卡病毒後是無症狀的,倘若出現症狀也相當輕微,發病症狀包括:發燒、紅疹、關節痛及眼睛炎等;此外,病毒也會經由性行為與母體垂直傳染,懷孕婦女感染後會造成流產或新生兒嚴重先天性缺陷,出生的嬰孩可能有「小頭症 (microcephaly)」的情形出現,進而造成神經學功能異常[1]。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檢視現有的文獻資料並審慎評估後,於2016年4月發布消息,證實茲卡病毒為造成小頭症和其他嚴重胎兒腦部缺陷的主因[2],因此茲卡病毒感染成為嚴重全球公共衛生議題之一。至今全球累計超過60個國家與地區出現茲卡病例,最近疫情更是蔓延至非洲,專家預測茲卡病毒可能於今年夏天傳播到歐洲。目前已有確診案例的美洲國家包括:墨西哥、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牙買加、古巴、巴西、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共和國、哥倫比亞、阿根廷、玻利維亞、秘魯、巴拉圭、美屬維爾京群島、多明尼加等。
Dr Chan說道:「茲卡疫情的爆發凸顯了受波及國家的弱點以及衛生團隊在防疫工作準備上的缺失,同時也顯示生育與家庭計畫服務的普及失敗,舉例來說,疫情最嚴重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意外懷孕率居全球之冠。」
目前茲卡病毒的感染尚未有疫苗與藥物可以預防或治療,亦缺乏有效且可廣泛取得的診斷方式,提醒民眾不要前往疫區旅遊,戶外活動時應穿著長袖衣褲、使用防蚊液避免蚊蟲叮咬,女性自流行地區返國後建議延後8週懷孕[3]。
Reference:
- Jill Jin, MD. Zika Virus Disease. JAMA. 2016; 315(22):2482-2482. doi: 10.1001/jama.2016.4741
- CDC Concludes Zika Causes Microcephaly and Other Birth Defects. Immediate Release: Wednesday, April 13, 2016
http://www.cdc.gov/media/releases/2016/s0413-zika-microcephaly.html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http://www.cdc.gov.tw/qa.aspx?treeid=5784355BFD011A1C&nowtreeid=60F10A9DD3EFFB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