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DSC

2015年第十三屆「臺灣臨床藥學會 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於11月8日(立冬)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舉行,全台藥師齊聚,專心聆聽各領域專業人士所帶來的經驗分享,討論本次年會主題「藥物治療的安全、品質與療效」。第一場專題演講由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姜郁美署長為我們說明政府在藥品品質與藥政管理上的回顧與未來展望,包含:風險控管、風險溝通與藥害救濟制度等機制,希望藉由產、官、學界合作,共同守護民眾的用藥安全。下半場由Hung-wei Chih博士以自己在業界多年的經驗,講解生物相似性藥品(Biosimilars)在品質、安全及療效上與原本藥品之差異,並針對此類藥品的管理給予建議。

中午與各家醫院藥師的午餐交流與頒發各獎項後,下午則進行學術分組研討會,分別針對以下五大主題進行討論:「醫藥新知」、「藥學倫理與專業素養」、「臨床拾穗」、「口頭論文發表」、「增進臨床研究與發表潛能」,其中「增進臨床研究與發表潛能」是今年新興的主題,如何在忙碌於臨床業務的同時,也能將自身經驗當成題材進行研究投稿,以讓更多人認識不同領域的專業,期望藉由此次機會分享研究歷程及投稿關鍵,吸引更多藥師願意投入學術發表的行列。

「臨床拾穗」邀請對岸藥師發表中國藥學現況

首場由北京天壇醫院藥劑科趙志剛主任講解「中國藥學服務標準與收費專家共識解讀」,大陸並未像台灣健保有給付藥師調劑的藥事服務費,服務若沒有經濟的支持是不可能源遠長流的,因此大陸開始有自費項目的出現,包含藥物血中濃度監測、基因藥物門診、全靜脈營養、中藥材代煎、藥師專科門診等,雖然目前已有收費的共識與標準,但並未提到藥事收費服務使用人次現況實為本場發表的遺珠之憾,但是有這樣開源的突破,相對我們台灣絕大多數健保給付為調劑所得而言,值得我們去思考該如何把藥師不可取代的判斷性服務轉換為收益,讓更多有才能的人願意投入。接著下一場發表為「中國藥學繼續教育的可及性及實踐」,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于國超秘書長演說,全中國目前有400多間大學設立4~6年制的藥學系,彼此間差異大,提升執業藥師的整體實力讓藥師更受信賴便是持續教育所肩負的責任,中國幅員遼闊,藥師四處分散,如何讓持續教育可以有廣覆蓋率、有效將能力轉換給學員、並將學員熱情激活是困難的課題,于秘書長提出的方式有使用互聯網線上課程讓藥師可以隨點隨看、定期舉辦區域藥師論壇、舉行藥師執業技能大賽等方式來提升中國藥師的知識水平,並建立藥學工具網與合理用藥百科來彌補各級醫院間的差距。藥學工具網類似Micromedex加上維基百科的概念,由認證藥師們集體編輯關於藥物的知識與衛教單張,而藥學工具網則分為「重案組」與「解藥幫」,解決醫療人員與民眾關於藥物的提問並讓藥師們參考,筆者認為這樣集體編撰符合中國醫療現況的藥物知識庫立意良好,值得學習,但台灣的智慧財產權較中國嚴格許多,在台灣推行勢必會受到許多困難,需要智慧來解決。此外,線上學習平台在台灣已非常普遍,但其學習的有效性必定不如現場,至於藥師執業技能大賽在台灣已有類似經驗,如藥學生PCE 競賽與執業藥師的EBM競賽,可以藉由切磋來互相提升,但距離臨床端的應用仍然有些距離存在。

第三場發表為台北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楊瑛碧主任帶來的居家訪視藥師角色及藥師照護成效,居家個案來源源自出院準備服務、居家護理、市民有感服務[註1]、糖尿病衛教門診等,藉由藥師的參與與巧思(小叮嚀用藥安心貼、用藥指導印章等),提升民眾用藥自我照顧,在醫院普遍藥師人力吃緊的情況下願意支持多元化藥事服務實屬難能可貴,也讓我們藥師的可見度更為提升,第四場為新光醫院劉佳美臨床藥師發表的「臨床藥師參與安寧共照團隊之執行經驗」,目前健保在安寧療護上並未給付藥師,全台只有少數醫院有藥師加入安寧共照團隊,劉藥師點出了安寧療護的病人並非一昧的減少藥物使用,而是該妥善使用藥物讓病人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其分享的案例也讓我們發現藥師在安寧療護的角色,看的出新光醫院在全人醫療的積極性。第五場發表是由三軍總醫院藥學部王婷瑩臨床組長發表的「藥事照護門診的發展經驗」,分享了藥師建立藥師門診的經驗,從一開始的困難(例如門診地點難尋、回診意願不佳、人力調度吃緊、醫生配合度差)到現在發展出成熟的整合門診,他們是如何解決並成功取得醫師信賴的經驗,在這場發表有著簡短扼要的解說。第六場由臺大醫院藥劑部吳建志臨床藥師帶來「Extended infusion of piperacillin/tazzobactam in MICU」,藉由藥物動力學的改善來提升重症病人的預後,藥物動力學是藥師的老本行,藥師在這樣新的給藥策略準則制定中扮演的角色讓我聽了眼睛一亮,令人敬佩。第七場發表是由中國醫藥大學罕見疾病物流中心的廖俊明研究員所發表,如何及時與充足獲得罕見疾病的孤兒藥產品,在醫療上即時性非常重要,物流流程的改善讓病人可以更快速獲得藥品,實為病人之福音。第八場發表為成大醫院黃千惠藥師說明「The pharmacists role in collaborative care for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肺動脈高壓是較少見有藥師參與照護的疾病,也讓我們看到藥師的產出與價值。最後一場則由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康玉蟬臨床藥師分享實證醫學落實於臨床照護應用,藥師參與本國臨床指引攥寫之經驗分享,絕大多數指引都是由醫師主導,藥師能參與實為一大創舉,且也提升藥師的形象地位。

「增進臨床研究與發表潛能」

主題一開始,首先由台灣臨床藥學雜誌主編葉明功博士說明雜誌的發展與現況,並希望未來增加不同領域專家擔任審稿委員、加快審稿速度、廣邀投稿,以提升出版品質為目標。接著由具有豐富投稿經驗的Richard Hill Davis先生,以輕鬆詼諧的方式教導大家如何書寫一篇受青睞的SCI論文,針對容易被忽略的投稿細節一一說明,並不斷提醒成功投稿的關鍵是不要害怕被拒絕,研究準備完善後要勇於踏出第一步,發表研究說出自己的想法,才有與專家討論的機會。奇美醫院的花逸茗藥師,則是以年輕藥師的立場,鼓勵每天忙於繁重業務的藥師,尤其是藥師新鮮人們,即使執業年資不長經驗累積尚不足,仍可以就日常執業中所遇到的問題、自己擅長的領域或參與研討會時激發出的想法作為研究題材,藉由妥善地時間管理與團隊合作,照樣能在繁忙地工作中兼顧臨床研究,維持醫藥新知。最後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鄭奕帝主任及高雄榮總的李建立主任分享了他們在研究發表的心路歷程,以兼具廣度及深度的思考方式,分享「投稿經驗甘苦談」與「審稿角度經驗談」,提醒與會者在研究及投稿過程中應注意之事項,勉勵大家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要能循序漸進,並保持效率及創造力。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這次臨床藥學年會,除了從專題演講中吸收許多新知,更從本次會議徵集的五百多篇論文海報展示與競賽中,看見各大醫院藥師令人感動的理念與執行力,會後期望各位不只將吸收講者傳遞的知識,更要整合舊資訊以運用在工作上。

註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聞稿                                                                                            發稿單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發稿日期:104年10月19日                                                            聯 絡 人:黃遵誠 副總院長
   聯絡電話:0979-308-288

「醫院型家庭責任醫師」、「社區關懷醫師」
及「有感服務」的整合

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想讓每位臺北市民都有醫師朋友。自104年4月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動「醫院型家庭責任醫師」制度,鼓勵醫師及其他醫療團隊,將關懷帶進弱勢家庭。
然而,社區基層醫師本來就是分級醫療的基石,為擴大服務的能量及範圍,104年10月起,由衛生局及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合作,於士林區、北投區試辦「社區關懷醫師整合性照護試辦計畫」,期望號召更多基層醫師參與關懷弱勢族群家庭。
此外,臺北市衛生局自104年7月起整合本府跨局處照護資源,推動「臺北市104年市民有感服務計畫」,由所屬12區健康服務中心連結社會局、民政局、區公所、里長及民間團體等社區照護資源,針對本市原已接受個案服務之弱勢族群、獨居長者或慢性病與癌症病患等市民,經訪視評估具有醫療需求者,經個案同意後,主動連結本市市立聯合醫院提供居家診療服務,以提供弱勢獨居長者市民即時、到宅之健康照護服務。
不論「醫院型家庭責任醫師」、「社區關懷醫師」或「有感服務」,在訪視的過程中,均需藉由鄰里長的協助,方能深入社區,共同推動社區照護與關懷。
「醫院型家庭責任醫師」、「社區關懷醫師」及「有感服務」皆以「全人關懷,弱勢先行」的概念,並經過資源整合平台,以避免醫療資源重疊,期能拋磚引玉,建立未來最適合民眾的「家庭的醫師」照護模式及架構。

評論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